蝴蝶夢土-拔仔庄
「拔仔庄」古早包括當今富源村、富興村、富民村、馬遠村、大豐村、大富村等居民共榮的生活圈。據說阿美族人最早由貓公(豐濱)遷移至此定居,就像從山上滾落的石頭今已固定不動,其「固定不動」之意,即為‘百老僧’(Pailasen),而音似閩南語「芭樂庄」,後文獻寫成「拔仔庄」。另一說法來自客家族群:社區西北方大山貌似國樂器「鈸」,故稱「拔子」。無論何種說法,均見證著拔仔庄族群的遷移史。
被遺忘的地標
光緒元年(一八七五),清廷接受沈葆楨「開山撫番」建議,開始經營後山;拔仔庄位於花東縱谷中路位置,緊扼南北交通,繼中陸總兵吳光亮之後,當時的左營鎮海後軍副將張兆連奉命領軍來此屯墾,並在今日的富源國小位置紮營築城;另為軍事需要打通東西交通,開闢集集拔仔越嶺道(即關門山古道),而其東段入口即為今蝴蝶谷入口,拔仔庄因此成為縱谷中路重要地標。 吳光亮、張兆連部將多為廣東、湖南籍,來此歷經瘴役癘疾,水土不服,病故者不少;後經善心人士拾骨聚塚,戰後修築為祠,命名為「昭忠祠」,是花東縱谷三大忠烈祠之一,以紀念這群離鄉背井的開墾先烈。 多元族群和諧共榮
拔仔庄各村落代表各種不同的族群組成:靠山的富源村是客家人聚落,擁有拔仔庄最豐富的森林生態區域,「蝴蝶之鄉」的美名由此而來;近馬蘭鉤溪的富民村由牧魯棧、阿多欄、拉加善、三大阿美族部落組成,仍保有傳統的原住民部落特色;而近海岸山脈的富興村,以出產鳳梨、柚子聞名,人口組成以閩南族群為主;馬遠村更以布農族的八部合音聞名;而隨國民政府播遷來台,亦有許多外省人居住此地,多元族群和睦共處。
保家安民保安宮
香火鼎盛的保安宮,是居民的心靈診所、精神支柱;西元一八八九正值張兆連兵眾屯墾於此,築有城廓及護城河,故有信眾謝芳榮提議建造城隍廟。日據時期適逢皇民化運動,村民將主神遷富興村山腳下供奉,逃過毀壞的命運;光復後遷回原址,至今香火不墜;每逢農曆五月十三城隍聖誕,全庄動員,不分閩南客家與原住民,一同歡慶城隍生日,是拔仔庄的年度盛事。 拔仔庄生命之源
馬蘭鉤溪之名來自阿美語「挖良澳」,發源於崙大門山與沙五巒山,經拔仔山出谷,全長二十七公里,河床落差大,沿途形成無數湍流飛瀑。又由於溪水長年清澈見底,日據時期稱真白溪、且因此特地名更為饒富詩意的「白川」。近年由於不肖人士非法電魚、毒魚情形嚴重,讓清清白川一度蒙上陰影;民國八十八年,在社區人士大力奔走下,成立「馬蘭鉤溪護溪巡守隊」,維護馬蘭鉤溪的生態環境。 社區內有百年歷史的水圳「興泉圳」,引馬蘭鉤溪水灌溉,範圍遍佈整個拔仔庄地區,光緒年間修築,歷經滿清政府、日治時期,由橫川長太郎帶領移民開墾,將圳道延伸至大豐村、富興村,至今仍是灌溉、民生用水的主要來源之一,可說是拔仔庄的生命之源。
「拔仔庄」古早包括當今富源村、富興村、富民村、馬遠村、大豐村、大富村等居民共榮的生活圈。據說阿美族人最早由貓公(豐濱)遷移至此定居,就像從山上滾落的石頭今已固定不動,其「固定不動」之意,即為‘百老僧’(Pailasen),而音似閩南語「芭樂庄」,後文獻寫成「拔仔庄」。另一說法來自客家族群:社區西北方大山貌似國樂器「鈸」,故稱「拔子」。無論何種說法,均見證著拔仔庄族群的遷移史。
被遺忘的地標
光緒元年(一八七五),清廷接受沈葆楨「開山撫番」建議,開始經營後山;拔仔庄位於花東縱谷中路位置,緊扼南北交通,繼中陸總兵吳光亮之後,當時的左營鎮海後軍副將張兆連奉命領軍來此屯墾,並在今日的富源國小位置紮營築城;另為軍事需要打通東西交通,開闢集集拔仔越嶺道(即關門山古道),而其東段入口即為今蝴蝶谷入口,拔仔庄因此成為縱谷中路重要地標。 吳光亮、張兆連部將多為廣東、湖南籍,來此歷經瘴役癘疾,水土不服,病故者不少;後經善心人士拾骨聚塚,戰後修築為祠,命名為「昭忠祠」,是花東縱谷三大忠烈祠之一,以紀念這群離鄉背井的開墾先烈。 多元族群和諧共榮
拔仔庄各村落代表各種不同的族群組成:靠山的富源村是客家人聚落,擁有拔仔庄最豐富的森林生態區域,「蝴蝶之鄉」的美名由此而來;近馬蘭鉤溪的富民村由牧魯棧、阿多欄、拉加善、三大阿美族部落組成,仍保有傳統的原住民部落特色;而近海岸山脈的富興村,以出產鳳梨、柚子聞名,人口組成以閩南族群為主;馬遠村更以布農族的八部合音聞名;而隨國民政府播遷來台,亦有許多外省人居住此地,多元族群和睦共處。
保家安民保安宮
香火鼎盛的保安宮,是居民的心靈診所、精神支柱;西元一八八九正值張兆連兵眾屯墾於此,築有城廓及護城河,故有信眾謝芳榮提議建造城隍廟。日據時期適逢皇民化運動,村民將主神遷富興村山腳下供奉,逃過毀壞的命運;光復後遷回原址,至今香火不墜;每逢農曆五月十三城隍聖誕,全庄動員,不分閩南客家與原住民,一同歡慶城隍生日,是拔仔庄的年度盛事。 拔仔庄生命之源
馬蘭鉤溪之名來自阿美語「挖良澳」,發源於崙大門山與沙五巒山,經拔仔山出谷,全長二十七公里,河床落差大,沿途形成無數湍流飛瀑。又由於溪水長年清澈見底,日據時期稱真白溪、且因此特地名更為饒富詩意的「白川」。近年由於不肖人士非法電魚、毒魚情形嚴重,讓清清白川一度蒙上陰影;民國八十八年,在社區人士大力奔走下,成立「馬蘭鉤溪護溪巡守隊」,維護馬蘭鉤溪的生態環境。 社區內有百年歷史的水圳「興泉圳」,引馬蘭鉤溪水灌溉,範圍遍佈整個拔仔庄地區,光緒年間修築,歷經滿清政府、日治時期,由橫川長太郎帶領移民開墾,將圳道延伸至大豐村、富興村,至今仍是灌溉、民生用水的主要來源之一,可說是拔仔庄的生命之源。




https://papercup.66shop.tw/web/News?postId=1306530宇仲印刷 與眾不同
中彰團體服推薦專業團體服訂製設計、大學T, 運動服訂做。團服設計款式多樣,排汗衫。高爾夫服, 即時估價!9個工作天到貨。